- 積分
- 15578
- 注冊時間
- 08-2-14
- 在線時間
- 1601 小時
- 最后登錄
- 22-5-25
- 威望
- 3112
- 八通幣
- 29
博士后
 
- 積分
- 15578
- 注冊時間
- 08-2-14

|
冬捺缽
冬捺缽在永州東南30里的廣平淀,東西20余里,南北10余里,地甚平坦,四望皆積沙,樹木多榆柳。由于其地多沙,冬月稍暖,所以皇帝牙帳于此坐冬避寒,召開北、南臣僚會議,兼受北宋及諸國貢禮,得暇時則外出校獵習武。北宋文學家蘇轍使遼時所作《虜帳》詩,曾記述廣平淀的冬捺缽:“虜帳冬住沙陀中,
慶陵遼墓壁畫《冬之圖》
慶陵遼墓壁畫《冬之圖》
索羊織葦稱行宮。從官星散依冢阜,氈廬窟室欺霜風。舂粱煮雪安得飽,擊兔射鹿夸強雄。朝廷經略窮海宇,歲遺繒絮消頑兇。我來致命適寒苦,積雪向日堅不融。聯翩歲旦有來使,屈指已復過奚封。禮成即日卷廬帳,釣魚射鵝滄海東。秋山既罷復來此,往返歲歲如旋蓬。彎弓射獵本天性,拱手朝會愁心胸。甘心五餌墮吾術,勢類畜鳥游樊籠。祥符圣人會天意,至今燕趙常耕農。爾曹飲食自謂得,豈識圖霸先和戎!(《奉使契丹二十八首·虜帳》,《欒城集》卷一六)詩中暴露的正統觀念固然一無可取,應予否定,不過詩人對于冬捺缽的描繪卻形神畢具、惟妙惟肖。至于其中“釣魚”的說法,乃是蘇轍走馬觀花而產生的誤判,實際上正如程大昌《演繁露》引用久居契丹的“思鄉人”武珪所言當以“鉤魚”為是,遼人捕魚的方式與宋人畢竟是大不相同的。 |
|